公号育心理 润物细无声
——山东警察学院开创网络化大学生思政工作新途径
专业基础教研部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但在其独立彰显、逆反突出的年龄段中,以外部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相对疲软,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碎片化和教育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更跟不上随时上网、求知求变欲极强的大学生的要求。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创新工作方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应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适应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山东警察学院的学生具有大学生和预备警官的双重身份。警察属于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诱发和形成心理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群体。重视和加强警察心理健康工作,已成为世界警察队伍管理的共同理念和发展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对警察队伍管理的必然要求。重视预备警官心理健康,塑造其健康人格,不仅是公安工作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互联网对大众生活的渗入和大学生学习途径的拓展,微信阅读已成为普遍的阅读方式。开创关于警察心理健康的专业化公众号、更直接地体现警院特色和心理专业特点已成为促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于2015年11月5日在“山东省公安机关心理工作推进会”召开之际,开发建设了“齐鲁警心”微信公众号。本着“心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和警务工作结合”的工作思路,立志打造成为一个即时宣传、在线互动和咨询预约的民警心理工作平台,面向我院公安大学生,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入进行。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齐鲁警心”微信公众号,以“聚力师生警,共筑健康魂”为宗旨,围绕“快乐从警,幸福生活,健康身心”的主题,以将心理工作“变虚为实”为目标,每周二、四、六定时推送文章,分为快乐工作(警务心理、警声心语、警心健康)、幸福生活(情感驿站、养儿育女、开心小屋)、心心在线(专家信箱、在线咨询)三大内容板块。目前,已发布190余期,推送文章800余篇。
在开创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为“心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各地公安民警、社会各界心理专家组成庞大的后方人才资源库,为齐鲁警心公号出谋划策、谱写篇章。为了集佳作于心心,我们成立了由师、生、警和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的“齐鲁警心讨论群”、“心理学兴趣群”、“警心公号联盟”;二是山东警院教师和警院学生组建了编辑队伍,建立了学生社团,制订了编辑流程,明确了责任分工。所有撰稿人和参与编辑的师生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劳动,无稿费,无报酬。三是呈现丰富多样的文章内容。心心既有通用文章,也有特别专辑。除了平时心理健康领域的文章之外,会根据当下的热点问题推出专辑。心心不仅有文字的呈现方式,还有音频微课、配乐诗朗诵、HTML5动画、微视频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目前,正在建立齐鲁警心PC网站,拟以此作为心心的同步链接、文章存储、心理测查、在线咨询、咨询预约等功能补充。四是线上线下互动结合。“齐鲁警心”微信公众号不仅与公安专网“山东省公安民警心理驿站”互相结合、互为补充,更与线下的心理教育训练、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互动融合彼此促进。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
目前,“心心”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微信公号,在毫无官方推介的情况下,关注人数己近5000人,每篇文章的阅读均量200以上,最高的达到2千以上,累计阅读量约近190000人次。“人民公安报社”山东专版开设了心理工作专栏,专门介绍“心心”的工作经验,《警察》杂志也不定期地转载“心心”的文章,“心心”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容忽视的是,开创心理学公众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对警院大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完善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质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一方面,齐鲁警心微信公众号为公安大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健康的知识环境,公众号里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促使大学生了解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规避不健康的思想动机,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现实表现是由支配其行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而思想动机受到客观外界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通过创设和改变外界条件,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满意的行动结果。这种通过改变客观外部条件,从而改变动机、控制行为的过程是我们通过开创心理学公众号探索出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律。
另一方面,公众号警务心理方面的文章有助于公安大学生了解警务工作的特点,促使其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的培养。公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其中要特别重视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的培养。齐鲁警心微信公众号秉持着将心理工作与警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原则,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的内容通过一篇篇关于警务心理的文章潜移默化地传输到公安大学生的内心。不仅如此,参与公众号制作的团队绝大部分成员为在校大学生,他们不仅需要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设计每期文章的版式,而且相互之间以及与值班老师之间还要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文章的编辑、修订等工作,有时学生也要自己撰稿。这既是同学们学习微信公众号的制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又养成了他们的服从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团结意识,培养了理性认知能力,锻炼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同学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此过程中,融思政工作于心理学学习与公号制作,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忠诚、严谨、团结、奉献”的校训与社团活动结合,学生社团的课外自主性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指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心理学与警察业务知识结合,传统写作方法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结合,走出了一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新路子。
点评:“齐鲁警心”微信公众号创办以来,受到我院大学生的普遍关注。通过即时性阅读心理健康和警务心理方面的文章,促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了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增强了警察意识,培养了警察心理素质,打破了面对面思政工作的时空局限,提高了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现代感,实现了师生警三方融合。